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心脏支架手术应重拾公众信任
Time:2014-3-4 10:05:43 Author:admin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据资料显示,我国现在已是心脏介入手术的大市场,每年完成超过40万例心脏支架手术。可以肯定的是,通过无数国内外心血管专家大量的临床和研究证明,支架手术是目前急性心肌梗塞及其他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较为有效的抢救措施。
直径不过2毫米—4毫米,凭肉眼仅能勉强看清其形状,而无法看透其材质的心脏支架,因其与很多心血管病人“心连心”,因其与很多家庭支出“手牵手”,特别是对其还时不时爆出“高利润”的言论,着实让这个“小东西”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12年10月14日,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称心脏支架一半不靠谱,有些产品暴利高达9倍。今年1月,一篇名为《可怕的心脏支架》的文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各大门户网站微博里大量转发,而在网络搜索输入“缺德的心脏支架”,也能获得近400万个搜索结果。
但是,就目前接触到的信息来看,无论心脏支架挽救了多少病患的生命,它还是背负了无法原谅的“四宗罪”:第一、淘汰技术。认为在国外心脏支架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淘汰。第二、价格高昂。认为在国内安装一个心脏支架,患者要支付比出厂价格高数倍的钱,暴利惊人。第三、手术夺命。认为安装心脏支架后,有可能引发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或动脉再狭窄症状。第四、过度医疗。认为在暴利驱使之下,不少医疗机构采取了过度医疗,甚至不惜将病人的血管变成“钢铁长城”。
既然能对心血管病患起到很好的疗效,为何又会被公众冠以这么多罪状?对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如果继续在两者之间支起的是壁垒而不是桥梁,心脏支架到底还能“走”多远?
其实,心脏支架手术并非国外淘汰的技术。据心血管专家介绍,心脏支架手术是近20年来得到广泛认可并开展的,目前该类手术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仅美国每年就有100多万例心脏支架手术。其次,价格高昂的观点中,有一点一直没有说到,就是公众大多将器械费和手术费混为一谈,由于医生的技术服务等无法以价格衡量,只能通过在器械、药物上加价体现“人”的价值,这几乎是所有类型医疗费用高出相应器材成本的通病,不能只对心脏支架口诛笔伐。再说说“夺命手术”观点,放眼看去,就医学界而言,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是绝对有利无弊的,是药三分毒,心脏支架手术的风险之一,就是在安放支架疏通血管后,少量病例放支架处的血管会再次狭窄,极少病例会形成血栓。不过,相关数据证明,安装心脏支架后形成血栓的几率低于1%。
当然,在过度医疗问题上,虽然目前也有对是否适合采用心脏支架术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指症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过度医疗现象的确屡见不鲜。其一、的确存在一些无良无德医生和缺德医疗机构为了回扣和暴利,对病人进行着“损人利己”的过度医疗,有业内人士称,按照平均使用约1.6个支架推算,2011年我国介入支架使用量便超过了65万个;其二、作为“两眼一抹黑”的普通人,由于相关医疗机构在信息披露和技术宣传上做的很不到位,致使很多人在心血管重症面前,都存在“多装几个支架,就多一些安心”的想法,从另一方面又姑息了顺水推舟对其“过度医疗”的行为。
所以,面对能够救人一命的“小”支架,社会公众大可不必否定这一技术和手段,而更应该将目光聚焦到如何更好地规范相关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治疗行为上。比如对心脏支架等高值耗材实行统一、规范的招标采购,比如建立卫生技术的经济学评价机制,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成本、效果、效用评价,又比如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医生和厂商之间的利益纠葛,加强监管,同时推动监管信息的透明化。
所以,相关医疗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用理性、客观、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知道心脏支架技术本身并非洪水猛兽,更不是缺德的和无用的,它只是一种技术门槛较高、价格较贵的医疗技术,它还谈不上完美,但能够解决很多单纯药物治疗无法解决的病例,提高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只有保证客观真实的信息传播,不断完善规范的行业标准和监管体制,才能让心脏支架“支起”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