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新规频出!家用医疗器械迎来“强监管时代”,选购注意这些变化
近年来,血压计、血糖仪、制氧机等家用医疗器械加速普及,2022年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3800亿元。与此同时,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在扶持产业的同时强化全链条监管,直接影响家庭健康消费选择。
01监管升级,全链条治理筑牢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家用医疗器械监管力度明显加强。镇江检查分局创新实施"家用医疗器械一件事"全链条治理模式,将辖区内16家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计划,综合运用日常、交叉、飞行检查等方式,仅上半年就完成9家企业检查。
射频美容仪自2024年4月起正式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未取得注册证不得销售。这一变化迫使大批中小企业退出市场,行业加速洗牌。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今年1月实施,明确企业需承担全生命周期安全责任,网络销售平台必须具经营资质,无证经营高面临货值30倍罚款。
02 政策红利,千万级资金扶持产业创新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各地政府也推出重磅扶持政策。重庆市近期发布《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重庆近期发布智慧医疗装备产业计划,目标2027年产值超300亿元,对重大研发项目高资助1000万元,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高奖励300万元。国家药监局同步推出十大举措,优化人工智能器械、医用机器人等高端产品的审评流程,加速创新产品上市。
03 进口替代,4500万以上采购排除欧盟企业
7月10日,财政部发布新规:对于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项目,应当排除欧盟企业参与。非欧盟企业参与的,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金额占比不得超过50%。
这一政策为国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业内专家分析,国产替代将加速推进,本土企业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04 产业升级,适老化与智能化并进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家用医疗器械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于清明建议,设立适老型医疗器械创新专项基金,推动"人工智能+适老型"医疗器械创新,满足居家智慧养老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张云泉则倡议将养老机器人纳入国家"十五五"战略规划,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降低产品使用门槛。这些建议正在多地落地实施。
05 消费提醒,认准资质避免踩坑
查注册证号:正规产品必须标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
选正规渠道:药店、授权电商平台等有资质的销售点;
警惕虚假宣传:禁用"佳"等用语;
知医保限制:多数家用器械仅支持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统筹报销仅限部分地方试点(如贵州康复类产品)。
趋势前瞻:智能化(AI健康管理)、适老化(护理机器人)将成为创新重点,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行业规范发展。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