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医疗器械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方法与标准
01—什么是体外透皮吸收测试?
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是一种通过模拟人体皮肤条件,研究化学物质、药物或化妆品成分透过皮肤屏障进入体内的实验方法。其核心目标是评估物质的透皮吸收程度、速率及途径,为药物研发、化妆品安全性和经皮给药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02—透皮吸收的目的是什么?
化妆品:透皮测试的核心目标是评估成分(特别是限用物质或有潜在毒性的物质)经皮吸收的程度,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法规通常要求证明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实际上:
多用于验证化妆品(水乳面霜精华)功效宣称上,让特定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功效成分(如抗氧化剂、美白剂、抗老成分、抗炎剂等)能够有效地穿透皮肤屏障,到达其设计的目标作用部位(表皮深层或真皮层),从而更高效地实现其宣称的美容护肤功效(如深层保湿、抗氧化、美白淡斑、抗皱紧致、舒缓抗炎等),提高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和产品的整体效果。
医疗器械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方法与标准
医疗器械:透皮测试是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一部分(ISO 10993系列标准的核心要求),评估器械或其浸提物(可沥滤物)通过皮肤接触(无论是完整皮肤还是受损皮肤)被吸收后可能产生的全身毒性风险。对于透皮给药器械(如贴片),还需评估其递送效率。
实际上:
1)评估产品安全性,避免全身暴露(例如对于设计上不应被吸收的器械(如敷料、电极贴片),测试需验证其材料成分(尤其是增塑剂、单体残留、稳定剂、粘合剂等),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或极少穿透皮肤进入体循环,避免潜在的系统性毒性风险);
2)评估局部耐受性,满足注册要求,例如短期/长期接触敷料,即使不被全身吸收,某些成分在皮肤表层或浅层的积累也可能导致刺激、过敏等。
医疗器械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方法与标准
医疗器械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方法与标准
03—相关测试标准
序号
来源国家或组织
标准号/版本号
标准名称
检测范围/适用基质
1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7818-2011
《化学品 皮肤吸收 体外试验方法》
化学品
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TG 428(2004)
《皮肤吸收:体外试验》(英文版)
化学品
3
欧洲药品管理局
CHMP/QWP/708282/2018
局部外用产品质量和等效性的指南草案
药品
4
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
SCCS/1358/10
体外评价化妆品成分皮肤吸收的基本标准
化妆品
5
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
SCCS/1647/22
化妆品成分测试及其安全性评价指南说明第12次修订
化妆品
6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
2022
经皮给药制剂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技术规范专家共识探讨
药品
04—体外皮肤模型
皮肤来源可为人类或动物,须符合我国相关伦理要求,首选活体皮肤。非活性皮肤,如采用表皮层(酶、热或化学分离的)或用植皮刀分离的皮肤,应避免使用太厚的皮肤(约小于1 mm),证明其皮肤屏障完整性后可使用。同时还应确定皮肤种类、解剖位置以及制备技术。动物皮肤来源首选小型猪。
以下为可参考的皮肤模型:
类型
标准要求
离体人皮(Ex Vivo Human Skin)
OECD 428首选,需伦理合规(手术废弃皮肤)
离体动物皮
猪耳皮(常用)、大鼠皮,需验证与人类皮肤相关性
重建人表皮(RhE)
符合OECD 439(皮肤刺激)、OECD 492(腐蚀),如EpiDerm™、SkinEthic™
人工膜(Synthetic Membrane)
仅用于药物释放测试(如USP <1724>),不能替代生物膜用于吸收评估
05—体外透皮吸收试验原理
用最直观的方式来表述:
医疗器械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方法与标准
07—体外经皮吸收试验的扩散池装置
示例1
医疗器械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方法与标准
示例2
医疗器械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方法与标准
08—Franz扩散池的系统要求
参数
标准规定
扩散池类型
静态(Static)或流通(Flow-Through),OECD 428推荐静态型
受体液
生理盐水/PBS(亲水性成分);乙醇:水(6:4)或PEG 400(疏水性成分)
温度控制
32±1°C(模拟人体皮肤温度)
皮肤完整性验证
使用参比物(如³H₂O、咖啡因)测定渗透速率,剔除异常样本
分析灵敏度
HPLC/LC-MS/MS检测限需达ng/cm²级
09—透皮的决策建议
医疗器械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方法与标准
10—体外透皮吸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①风险前置拦截——识别材料溶出物迁移风险;
②成本可控的有效性初筛——优化含药/特殊目标物的器械配方;
③标准合规性基石——满足国内外化妆品/医疗器械注册的监管框架要求。
局限性:该数据对全身暴露风险、动态使用肠镜及特殊人群应用的证据强度不足,须根据器械类别按监管要求补充体内/临床数据。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