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物理灭菌法全解析:从紫外线到超声波
紫外线辐射消毒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是在可见光紫端的外侧不可见光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100-400nm。可进一步划分为A射线、B射线和C射线(简称UVA、UVB、UVC),波长范围分别为400-315nm、315-280nm、280-100nm。在消毒学中,主要使用的是UVC,波段280-200nm,在280-250nm 波段杀菌能力最强。紫外线灭菌灯的波长为253.7nm。
1.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紫外线消毒具有杀菌谱广、对消毒物品无损害、无残留毒性、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是紫外线辐射只能杀灭物品表面的微生物。杀菌效果比较:细菌繁殖体>病毒>抗酸杆菌>细菌芽孢>真菌孢子。
2.作用机制
紫外线主要破坏微生物的核酸,同时也作用于蛋白质、酶等其他物质。研究表明,紫外线主要被微生物的核酸吸收,对脱氧核苷酸(DNA)和核糖核苷酸(RNA)都发生作用,导致其被破坏。
对DNA的作用是由于DNA核苷酸的碱基受紫外线照射后被破坏,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主要是胸腺嘧啶二聚体(TT)的形成,还有胞啶二聚体(CC)、胞嘧啶胸腺二聚体(CT)的形成。这些二聚体的形成是导致微生物灭活的直接原因。
紫外线照射后破坏RNA造成的后果不如破坏DNA那么严重,但对RNA病毒,发生在mRNA和tRNA上的变性,是造成微生物灭活的主要原因。
3.常见应用对象
适用于空气、表面、饮用水、污水、血制品中的微生物,不适用于表面粗糙、结构复杂、污染严重的物体表面的消毒。
4.使用注意事项
物体表面消毒时,应使消毒物品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空气消毒时,关闭门窗;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乙醇湿巾擦拭1次;紫外线消毒灯使用的时候,需要消毒的环境中最好不要有人进入,进入消毒环境的时候,应先将灯关掉,或佩戴好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后再进人,以保证自身安全。
超声波消毒
超声波是一种特殊的声波,由超声波发生器产生,常用的有3种类型:机械性超声波发生器、磁致伸缩式超声波发生器和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虽有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但杀菌能力较弱,可用于辅助消毒。
1.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超声波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不仅与超声波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还与微生物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相关。超声波对某些低浓度的微生物杀灭效果明显,比如大肠埃希菌、巨大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些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可以被完全破坏。超声波还可以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但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的杀灭作用较小,对白喉毒素等则完全没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波与其他消毒方法协同作用可以增加消毒效果。
2.作用机制
超声波对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机械效应;②化学效应;③空化作用;④生物学作用,其中空化作用是超声波的主要作用。空化指的是在超声波机械振动的作用下,液体内部亚显微气泡发生定向扩散而趋向增大,当气泡增大到与超声波的波长相近时,发生共振。空化作用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增加而减少,最终消失。超声波会增加化学反应的速率、分离化合物、氧化分解,改变沸点等,还可以使高聚化合物解聚,使淀粉发生变化,这些化学作用是其他消毒方法中没有的。
3.常见应用对象
由于超声波单独杀菌能力不足,所以应用并不广泛,但是和其他消毒协同作用备受关注。研究表明,物理杀菌因子中,超声波可与紫外线、热力等协同作用,化学消毒中,超声波可与戊二醛、过氧化氢、环氧乙烷和臭氧等协同作用这些协同作用的杀菌效果高于单独使用一种消毒方法,并可减少消毒剂的作用剂量。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