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重大突破,国产脑机接口芯片正式发布
2025年4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举行。在这场全球消费精品的盛宴中,海南大学脑机接口团队携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机接口(BCI)全链条技术亮相,正式发布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与系统,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实现"中国芯"全链路自主可控,为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注入关键动力。
01
技术突破: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创新
海南大学脑机接口团队发布的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机接口(BCI)的核心芯片与系统涵盖了三大核心技术模块:
神经信号采集系统搭载SX-R128S4高通量神经信号采集及刺激芯片,可同步实现128通道神经元电信号采集与**电刺激,通道密度与信噪比达到国际**水平,为复杂脑区活动监测提供高精度工具。
神经调控系统核心部件SX-S32高自由度神经调控芯片,支持32通道独立可编程刺激模式,通过仿生脉冲波形设计,可实现对特定神经通路的**调控,为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疾病治疗提供新方案。
无线传输与定位技术SX-WD60低功耗无线传输芯片结合神经元定位系统,在微米级精度定位神经靶点的同时,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设备远程供电,整体功耗较国际同类产品降低40%,显著延长植入设备使用寿命。
海南大学神经工程团队负责人强调:"我们坚持二十年自主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从芯片架构到封装工艺完全国产化。核心指标如信号采集带宽、刺激分辨率等均通过第三方权威测试,与国际**产品持平甚至局部超越。"
此次发布的产品有三大创新,以实现技术突围:
芯片架构革新:采用3D硅通孔技术提升信号传输效率,结合类脑计算架构降低功耗,突破了传统芯片在带宽与能耗上的瓶颈。封装工艺突破:开发柔性电极-芯片集成工艺,有效减少脑组织免疫反应,提升了植入式设备的生物相容性。算法本土化:基于中国人群脑电数据库训练的解码算法,针对中文语言特征进行优化,使意图识别准确率较国际通用模型提升20%以上。
02
产学研融合: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临床转化方面,团队已与解放军总医院、华山医院等**神经外科中心开展深度合作,聚焦运动功能重建、癫痫预测等临床场景。在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中,基于中国人群脑电数据库训练的解码算法,显著提升了中文语言意图识别准确率,验证了技术体系的临床价值。
产业生态构建上,团队与深圳迈瑞医疗、上海联影等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推动设备国产化替代。据透露,首批产品预计两年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本有望降至现有进口产品的1/3,惠及更多患者。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专家评价称:"该技术突破不仅打破了高端植入式BCI系统的进口垄断,更通过模块化设计催生了千亿级医疗电子新市场。"
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评论称:"中国团队通过系统性创新,为脑机接口领域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中国方案',可能改变全球神经技术市场格局。"这一评价凸显了该技术突破的战略意义——作为"人脑与机器智能交互"的桥梁,脑机接口在神经疾病治疗、智能康复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此前,我国90%以上的高端植入式BCI系统依赖进口,核心芯片长期被美国Neuralink、瑞士Medtronic等公司垄断。
随着老龄化加速和脑科学研究深化,植入式脑机接口有望成为下一代神经调控技术的核心赛道。海南大学的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从"并跑"到"领跑"的转变,更为破解"卡脖子"问题提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范本。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