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影像诊疗设备维修技能提高及注意事项
医疗行业是当前受到较高重视的行业,其行业内部需要的仪器设备多种多样,其中影像诊疗设备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像诊疗设备精密、贵重,采购成本高,日常运行成本更是不便宜,对于医院来说影像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是一个很大一笔费用。这就对医院医学装备工程师提出挑战,怎么才能做好影像诊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减少日常运营成本?
影像诊疗设备的维修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下对影像诊疗设备维修时需要注意事项及如何提高影像诊疗设备维修技能的一些建议。许多医疗设备在日常的维修养护中容易产生安全事故,不仅需要维修人员有足够的专业性与专业化操作意识与手段进行自身安全防护,也需要在维修过程中注意设备损坏与维修产生的影响,避免事故的发生。
Part 01.
|影像诊疗设备维修中的安全事故 |
医疗设备的维修可能形成的安全事故与设备本身特性有关,许多医疗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辐射,在维修过程中对维修人员容易产生电离辐射,也存在一些高温高压伤害、电击伤害等事故,其中为常见的维修安全事故是机械伤害,其产生的原因较多,也较难全面预防。
Part 1.1 机械伤害
医疗设备维修中产生的机械伤害与其他作业时产生的机械伤害较为类似,一般都是由于设备的运动或静止部件、工具与加工件跟人体进行直接接触后产生的剪切、撞击、割、绞、碾压等伤害。
在医疗设备的维修中,机械是常见的伤害类型,一般在维修人员对转载机械、破碎机械、转动设备等进行维修养护时产生,造成的伤害大小不一,情况多样,难以针对性地预防。一般是由于维修人员操作不专业或误动设备其他配置造成,也有由于机械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影响,都会造成直接伤害,需要在安全防护措施上得到完善,提高防护意识与防护有效性。
影像诊疗设备造成机械伤害事故更是常见。影像诊疗设备都是比较大型的设备,部件比较笨重,很多设备为了方便检查,病人摆位等原因,设计成悬吊式等各种情况的设备。在维修时可能出现对维修工程师机械碾压情况。这次事故多发生在于维修人员操作不当,未设置相应的安全开关就操作,导致事件发展超出预判。
Part 1.2 电击伤害
电击伤害可分为通电状态下电击伤害和断电状态下电击伤害;断电状态下电路中电容放电会导致电击伤害。由于医疗设备大多需要通电,因此在维修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电击伤害,而人在受到电击后,容易严重程度不一的生理学变化。
对于电击伤害严重,电流强度大的事故影响,容易造成人体肌肉的收缩,并影响神经系统,造成肌肉麻痹与神经系统受影响。且大多数情况下,医疗设备中并不是单一以电力进行运行的,还会伴随着高温高压与化学作用,当人体同时被这些因素影响时,会产生联合伤害,较高的电压强度会造成人体肌肉的坏死,影响人体内部组织的正常运行,给身体造成的损伤较大,难以较好恢复。以某市医疗设备维修中心中发生的实例进行说明,该事件是针对心脏除颤起搏设备的维修,维修一般在不通电情况下进行,但该维修事故的出现是由于在误认为维修成功时的实验时造成的,由于维修中没有进行预实验,直接进行可行性实验,在用电时也较为不规范,对于心脏除颤起搏器的用电电压与其他电压的相混淆,因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电击事故。
Part 1.3 电离辐射伤害
医疗设备的电离辐射伤害在正常使用时也有产生,但相对普通的电离辐射伤害,在维修时所产生的不正常情况更为严重,在电离辐射量超出人体接受程度时,便容易产生电离辐射伤害。且就医疗设备维修中产生的安全事故而言,电离辐射伤害造成的影响大,其会引起全身性的反应,在电离辐射影响下,人体的神经系统与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变,造成人体放射病,以皮肤损伤、白细胞减少等情况较为常见,严重时会产生癌变。
电离辐射伤害是较为严重的安全影响,因此其防护措施需要更为严谨、科学,通过安全防护措施的使用,减少身体损伤。例如某市医疗中心中曾发生一起维修人员受辐射影响当场昏迷情况,由于该维修人员在短期内多次接触核辐射仪器,且进行维修时防护措施不到位,服装的防辐射效果较弱,因此造成了神经系统的应激性反应。
Part 02.
影像诊疗设备维修中的安全防护
(1)机械伤害的防护
针对机械伤害,在安全防护措施上,需要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维修安全性,还需要加强对于维修操作专业性的培训,对于一些日常的养护维修工作,应做到快速、有针对性的操作,减少受到机械伤害的可能性。
但若是防护不及时,已经产生机械伤害事故,需要进行急救措施。
(2)电击伤害的防护
针对电击伤害,需要有较好的安全预防措施,由于医疗设备的电击损害较大,造成的影响也大,因此安全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首先,维修人员需要保证能够安全熟练用电,并对触电的预防有一定的认识与意识,在自我防范意识上有所提升,通过个人专业操作与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减少电击伤害的发生。
其次,在维修人员的专业性上需要加强,通过提高维修人员对于医疗设备与用电需求的专业知识掌握,减少用电不准确因素的影响,并在维修人员内部组织学习安全用电技术规范流程,并将流程落实到位。
需要有良好的操作规范与操作意识,在用电操作与维修中,需要配套安全可靠的绝缘装置与绝缘措施,做好接地与接零处理,并在维修时谨记切断电源或保护措施的配备。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已经发生电击伤害事故,在急救措施中需要第一时间用绝缘物品切断电源,后对已经受到伤害的伤口进行简单的处理,防止伤口的感染,当伤口烧伤较为严重时,需要用干净的纱布包裹,尽量不移动受伤部位,到医疗中心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3)电离辐射伤害的防护
首先,由于人体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随着与辐射接触时间的增加,人体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死亡。而且辐射产生的危害也会逐渐在人体中累积增加,所以在维修过程中,对于有放射性的医疗设备的维修需要减少接触射线的工作时间,减轻人体受到辐射的影响。其次,对于不可避免的维修工作,可以通过减少暴露时间或利用防护工具的方式达到防护目的,如提高维修技术缩短维修时间;或按照防护要求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维修,保证维修过程严谨与科学。
针对一些放射性核素的废物,需要在短期内进行回收,避免产生二次影响,维修人员在放射区域中停留的时间需要尽量缩短,因此需要维修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避免延误操作与操作不规范情况发生。对于放射源距离应有效地疏远,这样能够减少人体受到的伤害,可以采用不同的装置与器械增加人员与辐射源间距离,也可以在放射源与维修人员间建立屏蔽防护,如利用树脂等材料将大部分原子序数大的放射性物质吸收,减少维修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
(4)其他防护措施
上述防护措施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又反映出一些普遍的事实与现象,可以注意到的是,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安全防护与维修人员个人安全意识与自身专业技能直接相关,所以针对维修人员,需要有定期的安全保护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在提高其安全意识的同时提高其专业技能,避免发生操作不规范等引起安全事故的情况。其次还需要维修操作的规范化与系统化,通过严格的维修流程的制度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在维修操作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上,需要更加严格,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有实际效果。还需要有较好的监督管理措施,在维修过程中减少不安全、不严谨操作的出现,也能够较好的保障安全防护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总的来说,医疗设备的维修安全防护并不是单一的措施体现,其需要结合多种措施、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防护,在今后的医疗设备维修中,需要加强维修专业人员、维修监督管理人员与维修制度准则等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在不同方面协调统一,更好地进行安全防护。
Part 03.
影像诊疗设备常用维修方法“二分法”
所谓“二分法”是根据设备的原理及内部结构,把设备作为一个链状的系统,有一个功能单元作为链的一个节点,为了查找故障,先从任意(一般是经过分析后确定)两个相邻的节点间将系统一分为二,对两部分的性能分别进行检测,排除性能正常的部分,对性能不正常的这一部分再采用“二分法”,依次类推逐渐缩小故障的范围,直到找到故障。
比如有一台东芝800mA的X线机,故障现象是透视时主、副监视器闪烁,同时伴有Z帧不同步,松开透视开关后光栅正常。经分析与此有关的功能单元有监视器、摄像机、影像增强器、X线球管及其有关的高、低压线路。我们先把摄像机卸下来发现摄像机和监视器工作正常,然后再卸下影像增强器窗体外的透镜,发现透视时的增强器的光栅闪烁,说明故障在增强器以前的功能单元里。用一块荧光板放在球管出光口在黑暗中观察透视时,荧光板未发现明显闪烁,可能是由于荧光板响应速度慢,影响观察效果。
为进一步排除增强器故障,用一台移动式30mA的X线机,将其球管伸到检查床上面,对准增强器部位,然后两台X线机,同时按下透视开关,观察增强器光栅已不闪烁,说明故障在X线发生部分。断开高压变压器,测量透视时高压初级供电电压有波动,而且波动频率与监视器闪烁频率相同,说明故障出在与透视有关的低压电路上。当要测量透视过程中自耦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时,发现调整透视KV的碳刷严重打火,更换碳刷后机器工作正常。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