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彩妆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风险及监管建议
摘 要 / Abstract
目的:考察广东地区彩妆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发现风险问题,提出质量监管建议。方法: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年版)》对网售128 批彩妆类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剖析彩妆类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情况。结果:128 批彩妆类化妆品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为99.2%,控制菌不合格率为0.78%。1 批面部彩妆类样品(气垫粉底液)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铜绿假单胞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未出现超标情况,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结论:基于发现的彩妆类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网售彩妆类化妆品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检验方法研究,保障化妆品质量安全。
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makeup cosmetics in the Guangdong area, identify risk problems, and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afe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Cosmetics (2015 edition), 128 batches of cosmetics sold online were tested for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The test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quality issues of makeup cosmetics.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was 99.2% and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control bacteria was 0.78% among the 128 batches of makeup cosmetics. One batch of facial makeup samples (air cushion foundation) was unqualified. The unqualified items were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l colonie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total number of molds and yeasts did not exceed the standard, and the thermostable coliform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not detected.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issues fou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online sales of makeup cosmetics,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enhance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smetics.
关 键 词 / Key words
微生物检测;彩妆类化妆品;污染风险;建议监管
microbial detection; makeup cosmetics; risk assessment; regulatory recommendations
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 化妆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攀升,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而广东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化妆品生产地区[1-2]。近年来, 化妆品线上销售业态规模不断增长,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相关报道层出不穷,使得网售化妆品的监管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3]。2020 年市售化妆品调查表明[4],在广东省生产的化妆品中,不合格产品占国产不合格产品总数的86.67%,不合格问题包括微生物超标等。曹婷婷等[5] 对508 批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发现化妆品超标问题均为菌落总数相关项目。据广东省化妆品抽样检验信息(2023 年第8 期)显示[6],全省抽样1000 多批次,在不合格样品中,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超标样品占4.2%。造成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化妆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水分,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微生物污染不仅会影响化妆品的质量,降低使用安全性,其中微生物产生的毒性物质还会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7]。
本文总结了2021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不合格化妆品通告结果[8],2021 年彩妆类化妆品的突出问题是标签标识,占7.43% ;2022 年彩妆类化妆品的主要问题是限用物质超标,指(趾)甲油类检出禁用组分。综合来看,2021~2022 年彩妆类化妆品未检出微生物超标问题。然而,有研究指出[9],企业采用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版)》及欧盟标准制定的标准方法验证睫毛膏、粉底液微生物检查情况,发现常规法进行微生物检验可能会造成“漏检”现象。Bashir A 等[10] 调查了彩妆类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证实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较为普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 彩妆类化妆品的销售渠道也在发生改变。线上销售已经成为彩妆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
化妆品监督抽检是确保化妆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定期对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进行抽查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控质量安全风险,有效打击非法添加等行为,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促进化妆品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11]。定期开展化妆品微生物风险监督工作,可提高微生物污染发现率, 更好地发挥监管效能,有助于落实风险管理理念, 进一步保障公众用妆安全。本文以产地为广东省的网售128 批彩妆类化妆品进行了微生物指标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微生物污染风险,并为化妆品质量控制提出监管建议。
1、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本研究主要通过线上进行样本采集,为全面覆盖化妆品网络销售的主流渠道和各类新兴网络平台, 样本采集平台淘宝网、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抖音电商和小红书等。采集的样品均为驻留类产品, 产品标示的生产企业产地均为广东省辖区。共采集样品128 批,其中面部彩妆类50 批、口唇类48 批、指(趾)甲类30 批。
1.2 试剂
卵磷脂- 吐温80 营养琼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106925)、孟加拉红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115175)、SCDLP 液体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116541)、双倍乳糖胆盐(含中和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1110241)、伊红美蓝(EMB)琼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11343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106761)、Baird-Parker 平板(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106925)、胰酪大豆胨(TSA)琼脂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21213),氯化钠(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C111533)。
1.3 仪器
Microflex LT/SH smart 型微生物鉴定质谱系统(美国布鲁克公司),MSC Advantage 1.8 型生物安全柜(美国赛默飞公司),BF400 型恒温培养箱(德国宾德公司),BIST-AD 型脉动真空灭菌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MS105 型电子天平(梅特勒- 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HTY- 761 型匀浆仪(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4 方法
依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年版)》第五章[12],对128 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从2 个以上包装中取样品10g,放到灭菌的匀浆杯中,加10ml 灭菌液体石蜡,匀浆成黏稠状,再加入10ml 灭菌吐温80,匀浆至完全混匀,加入70ml 灭菌生理盐水, 再次匀浆至充分混合,制成1∶10 稀释液进行实验。
1.4.1 菌落总数
取1∶10 稀释液1ml,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100 稀释液,取1∶10、1∶100 的稀释液各1ml 接种至卵磷脂- 吐温80 营养琼脂培养基,平行制备两个平皿,36.0℃、48h 依法培养。
1.4.2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取1∶10 稀释液1ml,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100 稀释液,取1∶10,1∶100 的稀释液各1ml 接种至孟加拉红培养基,平行制备两个平皿, 28.0℃培养5d。
1.4.3 耐热大肠菌群
取1∶10 稀释液10ml,接种至10ml 双倍乳糖胆盐(含中和剂)培养基中,置(44.5±0.5)℃培养箱中培养24~48h,出现产酸产气,则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置36℃培养24h。
1.4.4 金黄色葡萄球菌
取1∶10 稀释液10ml,加入到90ml SCDLP 液体培养基中, 置(36±1)℃ 培养箱, 培养(24±2)h 后,取一环增菌液划线于Baird- Parker 平板,于(36±1)℃培养48h。
1.4.5 铜绿假单胞菌
取1∶10 稀释液10ml,加入到90ml SCDLP 液体培养基中,置(36±1)℃增菌培养18~24h 后, 取一环增菌液划线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于(36±1)℃培养18~24h。
1.5 判定标准
判定依据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 0 1 5 年版)》[12] 第一章化妆品安全通用要求,即口唇化妆品菌落总数≤ 500CFU/g(ml),其他化妆品菌落总数≤1000CFU/g(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FU/g(ml);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不得检出。
1.6 质谱鉴定
从有菌落生长的平板上挑取单个菌落,分纯至胰酪大豆胨(TSA)琼脂培养基上,挑取分纯菌落, 使用Microflex LT/SH smart 型微生物鉴定质谱系统进行鉴定。
2、结 果
2.1 微生物污染状况
本研究共检测128 批彩妆类化妆品,其中50 批面部彩妆中有1 批样不合格。彩妆类化妆品微生物合格率总计99.2%,见表1。
2.1.1 微生物计数结果
菌落总数共9 批有菌生长,包括面部彩妆类7批、口唇类1 批、指(趾)甲类1 批,合格样品结果介于15~210CFU/g ;1 批菌落总数超标,计数结果为7200CFU/g,是标准规定(1000CFU/g)的7.2 倍。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有3 批面部彩妆类有菌生长,结果介于10~20CFU/g,未发现超标现象, 见表2。
2.1.2 控制菌结果
128 批样品中,有1 批面部彩妆类化妆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彩妆类化妆品微生物控制菌检出率为0.78%,见表3。
2.2 鉴定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项下的Baird-Parker 琼脂平板有10 批样品有菌生长,铜绿假单胞菌项下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有7 批样品有菌生长,分别分纯在胰酪大豆胨(TSA)琼脂培养基上,挑取分纯菌落进行鉴定,见表4。
2.3 微生物污染风险
化妆品的组分配方、生产工艺以及消费使用等环节中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包括:感染性疾病、局部损伤、过敏和全身毒性作用等[13]。为了提高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从微生物污染情况以及防腐挑战试验等多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和检测控制。微生物污染是化妆品安全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常见的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本研究中,微生物计数结果有1 批面部彩妆类产品(气垫粉底液)不合格,菌落总数是标准规定的7.2 倍。其余长菌的8 批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介于15~210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虽未出现超标现象,但有3 批面部彩妆类结果介于10~20CFU/g,表明这几批产品均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安全隐患。面部彩妆类长菌情况尤为突出,可能与样品基质、水活度有关。水分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是导致样品中微生物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企业生产环境不达标或工艺不合理也可能增加污染机会,导致产品的微生物学指标超标[4]。从2018~2020 年的文献数据来看[14],化妆品的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为0.79%, 彩妆类化妆品不合格率为0.30%,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超标。由此可见,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导致化妆品质量安全的高风险项目,应重点关注。
控制菌结果表明,1 批面部彩妆类产品(气垫粉底液)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与菌落总数超标的是同一批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导致其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之一。铜绿假单胞菌会引起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该菌如感染眼睛将导致急性眼角膜溃烂和失明,亦可通过血液散播,引发菌血症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是具有潜在风险的机会致病菌[15], 本研究虽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广泛,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是葡萄球菌属中对人类致病力最强的一种细菌,能够引起人体局部化脓性病灶,导致败血症[16],也应重点关注。化妆品中控制菌检出率较高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这些控制菌的存在对化妆品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可能导致使用者感染或引发皮肤问题。因此,对化妆品的生产全程进行致病微生物监控十分必要,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可及时发现并控制微生物污染, 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彩妆类产品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最高,鉴定结果显示多达16 株菌,见表4。蜡样芽孢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是检出率最高的微生物,该菌形成的热稳定性孢子具有耐热、耐干燥、耐部分有毒化学物质及紫外线与γ 射线等不利因素的特点[17]。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与溶血素、磷脂酶和坏死性肠毒素等组织破坏性外源酶的产生密切相关,其在动物模型中具有溶血、细胞毒性、皮肤坏死和增加血管通透性[18]。若面部彩妆类产品中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同时使用者有皮肤损伤或眼部损伤的情况,蜡样芽孢杆菌则可能通过日常使用进入皮肤或眼部的损伤部位,并产生溶血素、磷脂酶、金属蛋白酶及胶原酶等毒素,造成周围组织损害,存在皮肤坏死或眼内炎的风险[19-21]。若口唇类彩妆产品中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则可能通过进食进入肠道,并产生溶血性肠毒素、非溶血性肠毒素、细胞毒素K 等毒素,造成腹泻或呕吐,存在胃肠炎的风险[22-23]。蜡样芽孢杆菌的芽孢能耐受100℃、30min,而干热灭菌需120℃、60min 才能杀死, 且对多数防腐消毒试剂有耐受性,因此芽孢易留存在产品中。有文献报道部分种类的蜡样芽孢杆菌具有致病性[24],因此,应对彩妆类化妆品中检出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鉴定分型后,评估其致病性和安全性。
3、讨 论
本研究对面部彩妆类、口唇类、指(趾)甲类128 批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彩妆类化妆品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99.2%。其中127 批彩妆产品合格, 1 批面部彩妆类产品(气垫粉底液)不合格,不合格项为菌落总数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鉴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5.5% 的彩妆类样品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项目下的平板有检出菌,但在菌落总数项下的卵磷脂- 吐温80 琼脂平板上无菌生长。这种情况表明,使用卵磷脂- 吐温80 琼脂平板进行检验可能存在微生物漏检的风险,该平板的灵敏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有菌生长的平板中,面部彩妆类、口唇类均有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情况,蜡样芽孢杆菌的毒力因子与细菌致病性的强弱密切相关, 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不仅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还会对宿主的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24]。
本研究结果显示彩妆类化妆品微生物控制菌检出率为0.78%。陈磊等[25] 对美容修饰类化妆品进行了方法学研究,提出在检验前,应进行微生物方法验证,以准确去除防腐剂和其他抑菌成分的影响, 提高阳性检出率。化妆品中控制菌检查易造成漏检现象,可能与现有检验方法的不完善、市售培养基质量问题以及化妆品防腐剂对检测菌的干扰等因素有关。
4、监管建议
化妆品的微生物学指标是衡量化妆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项目,对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6]。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索性的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化妆品监督抽检工作的力度,提高抽检的覆盖率和检验的准确性;修订和完善检测规范,参考《中国药典》建立方法适用性试验、增加阳性对照试验,针对不同化妆品基质优化检查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加强对化妆品储运环节的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确保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够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建议引入新型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更准确、高效地检测化妆品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对国际化妆品技术标准的动态追踪,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标准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有助于我国化妆品行业及时调整产品研发和生产策略。
(3)建议化妆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挑选、检测、包装各个工序进行控制,加强环境、设备的杀菌消毒,提高人员无菌意识;产品配方可采用复合型防腐剂提高抑菌活性,抑制微生物繁殖, 开发具有抗菌特性的成分代替化学防腐剂,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建议培养基生产厂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追溯体系,遵循生产工艺,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安全;化妆品生产经营者也应加强自律,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靠性。
本文通过分析微生物污染对化妆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总结了彩妆类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点,并探讨了导致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和减少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有效降低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提供了建议。监管部门应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生产企业监管力度,有效预防化妆品污染,提高对微生物检验检测能力,持续促进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用妆安全。
引用本文
孙晓,王娜娜,刘静怡,刘丰,江坤*.彩妆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风险及监管建议[J].《化妆品与皮肤科学》网络专刊,2024(1):44-51.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